適合新創企業的用戶研究 D: 效率最佳化
最後一種專案是效率最佳化,特別是在與在與眾多業界朋友交流過後,發現:即使是上線成功的產品,也已經有卻且的使用者需求後,這段仍存在專業的使用者研究。例如日商Bebit 顧問公司透過系統性的觀察,易用性測試,幫助客戶提升頁面瀏覽的轉換率。詳情可看 Bebit 的網站介紹 http://www.bebit.com.tw/
最後一種專案是效率最佳化,特別是在與在與眾多業界朋友交流過後,發現:即使是上線成功的產品,也已經有卻且的使用者需求後,這段仍存在專業的使用者研究。例如日商Bebit 顧問公司透過系統性的觀察,易用性測試,幫助客戶提升頁面瀏覽的轉換率。詳情可看 Bebit 的網站介紹 http://www.bebit.com.tw/
另外,到這個階段,企業通常已經累積足夠的數據,因此很多大數據的服務因應而生,像在中國BAT三間網路公司都有大數據研究部門。做得好的企業,多半能做到從數據找出模式與假設,由使用者研究驗證成果。
在 IDEO,我們稱之為綜合性調查法 (http://cn.ideo.com/news/archive/2012/11/#pos4830) 從質性研究建立假設,量化進行早期驗證。或者由大數據找出議題,透過質性研究深挖洞察,這些都是有趣的,值得探索的研究方法。
一個接近案例是台灣的平溪煤礦博物館,之前與工研院合作,希望能調查改善遊園的用戶體驗。我們採用行銷學上經典的漏斗分析,從客戶如何知道,產生興趣,考慮前往,購票入園,實際體驗等用戶旅程,去做一一調研分析。
綜合質性與量化的調研方法,我們針對遊園體驗的過程中,每一步驟去讓來訪顧客評分,回收問卷250份。從數字上,很快能發現哪些旅遊體驗需要改善。在質性部分,透過深度的訪談,調研,我們找出許多有趣的賣點,透過一對一深度訪談,許多來訪客戶也給了許多建設性的回饋,這些都是透過問卷無法回收到的寶貴信息。
在調研後,我們也與煤礦博物館內的館方共同進行腦力激盪,思考可能的新品開發方向。我們從「客戶期待到此一遊的寄託」這個洞察出發,分別發想出兩個設計概念
FB打卡點:設置巨型的礦工超人模型,代表過去台灣篳路藍縷,以啟山林的精神,請著名雕刻家設計,能增添客戶拍照留念的打卡動機,增加口碑傳播。
「煤小人」,「煤小山」商品:在用戶調研過程中,我們發現許多遊客會「偷帶」煤礦回家,作為「到此一遊」的紀念。代表目前博物館仍然缺乏適切商品,煤礦紀念品商機可期。我們取自諧音「沒小人,沒小三」遊客可購物,甚至拜拜時把它燒掉,創造有趣的送禮體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