適合新創企業的四種用戶研究 C-打造最小可行性產品
在用戶需求明確,希望快速打造產品,用戶研究搭配低解析度原型開發的精實創業方法,能用低成本找出最適合產品的SPEC規格表
相關案例:什麼是最好的公共自行車查詢APP (台北Youbike) 其實這篇案例已經在這篇網誌出現過,有興趣看詳細內容的朋友,可以看<去年八月這兩篇文章>
大約一年前,一群軟體工程師跟我決定一起來做個產品,我們決定來挑戰這個設計題目:如何做一個最好的公共自行車APP。我們採用了有名的建立-測量-學習的精實創業模式:建立模型(通常是低解析度),透過上線用戶測試反饋結果,最後從中學習反饋。
當時,團隊有個主要的辯論,到底是航空公司般的列表,還是地圖般的介面對於用戶來說比較好?
與其在內部爭吵,我們決定問問使用者真正的需求為何,然後我們發現以下很不同的用戶屬性
專業自行車手與Youbike用戶的不同
專業自行車手穿緊身衣,Youbike用戶穿商務休閒服裝
專業自行車手穿安全帽與運動裝備,Youbike用戶穿高跟鞋與口紅
專業自行車手很多肌肉男,Youbike用戶多辦公女
專業自行車手愛運動,Youbike用戶假裝愛運動
專業自行車手認路強,Youbike用戶常迷路
專業自行車手花大錢買車,Youbike用戶不願意付半毛
從這樣的學習過程中,我們體會到,過去為專業人士的設計,在當時公共自行車的介面設計中並不存在。
經過了快速的手繪原型 -> POP 實測 (一個很好的Prototype工具) -> 第一版 -> 第二版 UI,我們只花了20 天左右的時間開發,落實「敏捷」的精神。
讓這個產品紅的關鍵 - 在於我們解決了使用者「不喜歡等」這個問題。許多人想嘗試公共腳踏車,但是漫長的等車時間,總是讓人卻步。特別是Youbike用戶經常是短程通勤,如果要等20分鐘才有台車,那不如搭其他的大眾交通工具。
資料視覺化由李慕約提供
因此,我們藉由台北市政府釋出的數據,統計出「平均等待時間」這個功能,幫助用戶用歷史資料大概判斷出等一台車來的時間要多久。因為這個貼心的功能,讓我們快速搶佔媒體版面,推出兩週就上旅遊排行榜第一名。
當然,身為一個商業設計師,我們喜愛建立模型來預測可能的用戶數量,這樣的模型建立在 Lean Analytic 精實分析這本書都有教我們。
感謝我們的用戶,身為一個團隊,我們學到很多,並且因為用戶的啟發而改變設計。現在,我們的Youbike APP 是iOS上最紅的公共自行車APP, 並且有20萬使用者,並獲得台灣政府100萬的種子基金,是個回報率極大的專案。
總結Youbike APP這個專案,價值主張都雷同 - 幫助人最順利的找到公共自行車,但經過用戶研究後,快速找到適合使用者的地圖介面,並且搭配「預計等待時間」功能,替用戶多解決了一層問題。
最後,總結一些自己關於快速打造最小可行產品專案的經驗談:
1) 需要開發者、UX研究、UI設計、視覺設計搭配
2) 以用戶回饋為出發,解決團隊爭論
3) 以目標用戶 (付錢客戶) 為依據,而非討好每一個人
4) 接受失敗是常態,才能迎接之後的成功
5) MVP: viable > minimum, 虛擬真的情境,模擬正常用戶決策介面
最後,總結一些自己關於快速打造最小可行產品專案的經驗談:
1) 需要開發者、UX研究、UI設計、視覺設計搭配
2) 以用戶回饋為出發,解決團隊爭論
3) 以目標用戶 (付錢客戶) 為依據,而非討好每一個人
4) 接受失敗是常態,才能迎接之後的成功
5) MVP: viable > minimum, 虛擬真的情境,模擬正常用戶決策介面
常見錯誤:
1) 因為趕進度而壓時間,沒把步驟做扎實
2) 太早給過早的高解析度原型,是錯成本過高
3) 給太過粗糙的原型,讓使用者無法擬真
4) 未模擬真實用戶決策環境,使用者難以體驗真實況況
5) 數據蒐集不全,無法提供精實創業流程決策
1) 因為趕進度而壓時間,沒把步驟做扎實
2) 太早給過早的高解析度原型,是錯成本過高
3) 給太過粗糙的原型,讓使用者無法擬真
4) 未模擬真實用戶決策環境,使用者難以體驗真實況況
5) 數據蒐集不全,無法提供精實創業流程決策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